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经典语录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情深缘浅爱而不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08:17:22    

所谓美满的爱情,指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或者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风里雨里,携手到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情美满。有的人深深地爱着对方,奈何情深缘浅,被迫分别两处,没能白头偕老,最后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便是这不美满的其中一人。

李商隐是晚唐的诗人。早年的李商隐,因为父亲去世得早,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他曾经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十六岁的时候,李商隐因为擅长古文而出名。

少年成名的李商隐,希望通过考取功名,施展心中抱负。然而,他运气不好,在科考中一败再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公元837年,他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他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务。

由于陷入“牛李”的党派之争,李商隐被人排挤。仕途不顺利,他抑郁寡欢。公元858年,他在郑州去世,享年45岁。

李商隐擅长写爱情诗,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人们传颂千古。为此,人们称他为“情诗王子”、“情诗圣手”。

为什么李商隐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情诗,这跟他的情感经历有关。

在李商隐的一生中,有三个女子被他深爱。然而,他对这些女子却是情深缘浅,爱而不得。到最后,她们都成了他深深的思念。

一、转身错过,一辈子的遗憾

李商隐年少的时候,他的堂兄李让山总是跟他提起,说他家隔壁住着一个名字叫做柳枝的姑娘。

柳枝是洛阳富商的女儿。她的父亲早逝,她由母亲养育长大。

柳母很是宠爱柳枝,在她全心全意的呵护下,柳枝天真烂漫,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直到柳枝十七岁了,她也没着急着让她嫁人。

由于李让山把柳枝说得有趣,无形中李商隐把柳枝记在了心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点小心思被李让山给发现了。于是,李让山想:“我把弟弟介绍给柳枝怎样?”

那一年,李商隐送李让山回洛阳。

回到家,李让山迫不及待地拿着李商隐写的诗到邻居家的围墙下面朗诵。很快,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从隔壁家跑出来,她问李让山:“这是谁的诗歌,怎么写得这么好呀!”这个从跑出来的女子便是柳枝。

李让山不藏着掖着,他回答:“是我的堂弟李商隐写的。”

柳枝早就听说李让山有个很会写诗的弟弟,她一直想着跟李让山那个会写诗的弟弟见一见。于是,她扯下自己身上的一条罗带递给李让山,说:“柳枝诚心向您的弟弟求诗,请您把您的弟弟带来见我。”

这正是李让山想要的结果,他之所以在围墙下朗诵李商隐的诗歌,为的就是把柳枝吸引出来。如今目的达到,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柳枝的请求,他还承诺柳枝第二天就让她看到李商隐。

第二天,李让山如约把李商隐带到柳枝的身边。

见柳枝的时候,李商隐远远地看到一位打扮漂亮的姑娘,她手拿精美团扇,俏皮地站在自家门口等着。

柳枝看到李商隐,她对李商隐很是好奇,出于矜持,她用袖子遮着自己的脸偷偷地看着他。同样的,李商隐算是第一次被女孩子约见,他也很是紧张。

随着三人走近,柳枝指着李商隐问李让山,“这就是你那个会写诗的弟弟?”李让山连忙回答说:“是。”

柳枝开心极了,她说:“三天以后是上巳节,到时候所有人都去水边举行祭礼。到了那天,我用博山香炉点上上好的香,在水边等着你,我们一起游玩作诗,如何?”

李商隐对柳枝姑娘很是心动,他非常高兴爽快地答应了柳枝的邀请。

然而,三天以后,柳枝到水边点了上好的香,准备了可口的茶点。她在水边等李商隐,她一等就是一整天。这一天,李商隐没有出现在柳枝的面前。不得已,柳枝只能失落地离开。

为什么李商隐没有去赴约柳枝呢?

原来,与李商隐一同去京城赶考的同伴,他收拾了行礼,先一步走上去京城的路。他在收拾行李的时候,顺带着把李商隐的东西一起同收拾了,他还把李商隐的东西带走了。

李商隐想着考试的时间快要到了,同伴离去又把他的东西带走了,如果不赶紧去京城,不仅赶不上同伴,就连上考场的事情也会被耽误。于是,他也骑上快马,追同伴去了。

李商隐这一走,他既没有跟柳枝打招呼,也没有让李让山给柳枝传个话。他就这样把柳枝撂下了。他不知道,他这一去便是对柳枝姑娘的永远错过。

半年后的一个大雪天,李商隐和李让山兄弟相见。

李商隐问起柳枝的事情。李让山很遗憾地告诉李商隐,说在他奔赴京城不久。当地的东诸侯给柳枝姑娘下了聘礼,要把她纳为小妾。东诸侯在当地有权有势,柳枝姑娘一家人得罪不起,不得已,柳枝只能嫁给东诸侯。

得知柳枝嫁人,李商隐懊悔不易。

当初,即便是考试在即,即便是同伴先行去了京城,李商隐在洛阳多留几天又如何?只要快马加鞭,定是能够赶到京城赴考的。如果那时候跟柳枝在水边游玩作诗,或许眼下又是另一番光景。

无奈之下,李商隐提笔写诗歌《柳枝五首》。他在诗歌里表达了自己对柳枝的喜欢,却又是爱而不得,他对柳枝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想念。

写完了诗歌,李商隐嘱咐李让山,回到洛阳以后,把这些诗歌抄在柳枝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毕竟那时柳枝向他祈求过诗作。他写下这些诗,算是应了柳枝的所求。

二、被迫分离的伤痛

那一年,李商隐考场失利,他又一次考试落榜了。失落的他来到玉阳山的清都观。他留在清都观里一边修行,一边用功读书。

玉阳山上,不只有清都观一座道观,还有一座道观叫做灵都观。灵都观里住着一位正在修道的当朝公主。

公主身份尊贵,陪同她出家修行的人不少。其中有位宫女,因为跟着公主出家修行,成为一名女道士。这位女道士名字叫做宋华阳。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李商隐跟宋华阳在玉阳山上相遇了。

那时候的李商隐很年轻,正是风流倜傥的时候,再加上他满腹才华,他很快引起了宋华阳的注意。同时,宋华阳美貌如花,也很有才气,她也吸引着李商隐。

就这样,李商隐跟宋华阳一见倾心,两人相互喜欢,更是相爱起来。起初,他们只是书信来往,相互表达爱意。后来,两人情丝深种,越爱越浓。他们的爱意浓到书信无法为他们传情的地步。

青春冲动之下,他们开始幽会。

李商隐跟宋华阳总是在黄昏时山上人少的地方相见。每一次见面,两人有说不完的情话,彼此之间你侬我侬。到后面,两人爱得一发不可收拾,私定了终身,爱得难舍难分。

可惜,甜蜜的日子并不长久,因为宋华阳怀孕了,还被人发现了。

宋华阳是公主身边的宫人,又是出家的女道士。在清规戒律的约束下,她没有恋爱自由,就连跟男子来往也是禁忌。可她不仅跟男子来往,还怀孕了。正是因为她的怀孕,使得她和李商隐相爱的事情显露出来。

公主得知自己身边的宫女怀孕,她很是生气。但是,她并没有对宋华阳下杀手。她把宋华阳遣送回宫,又把李商隐赶下玉阳山。

说到底,李商隐和宋华阳相爱,爱得冲动,却冲不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的缘分就这样生生地被断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分开以后,李商隐对宋华阳很是难忘,他对她万分不舍。宋华阳被深深刻进了他的心里,他对她的思念难以诉说,唯有将深情写进诗歌,朦胧地表达出来,给后来那些读他诗歌的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据说很多年以后,李商隐跟宋华阳在长安重逢。那时候的李商隐仕途不顺久经沧桑,宋华阳清心寡欲。两人再见面,只能感慨情深缘浅,有缘无分,更是有心无力。

三、夹缝生存的聚少离多

李商隐二十七岁的某一天,他被朋友邀请去王茂元将军的家里做客。在王茂元将军的家里,李商隐被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吸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商隐对那年轻美貌女子的心动,大概就是这样的。后来经好朋友介绍,李商隐得知这个令他心动的女子叫做王晏媄,她是王茂元将军的女儿。

没过多久,李商隐被王茂元聘请为节度使幕府。他因此有机会再王茂元的家里出入,也因此,他对王晏媄有了更多的接触,两个人渐渐地走到了一起。

李商隐很是喜欢王晏媄,他作诗把王晏媄比喻成仙女萼绿花那样美丽的人,他甚至在诗歌里向王晏媄表白他对她的爱。王茂元欣赏李商隐是个有才华的人,他把女儿王晏媄许配给李商隐为妻。很快,李商隐迎娶王晏媄过门。

婚后,李商隐和王晏媄生活甜蜜,夫妻和美。他写了一首《赠荷花》送给王晏媄。在这首诗里面,他希望自己和王晏媄长长久久,相伴一生,幸福到老。然而,心怀美好的愿望,现实里总是事与愿违。因为考取功名和工作调动,李商隐和王晏媄聚少离多。

迎娶王晏媄的那一年,李商隐又去考取功名。可是,这次考试仍旧是以李商隐落榜收尾。李商隐在长安伤心郁闷。王晏媄得知李商隐落榜心情不好,于是她写信鼓励李商隐继续努力读书,再接再厉。

李商隐很是感动。第二年,他继续考试。大概是因为他的努力以及有王晏媄的支持鼓励,这一年他一考就过。随后,他被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接着,他又被调到弘农县当县尉。

在弘农县当县尉的时候,李商隐和上司发生矛盾。为此,他辞去了县尉的工作,回到家里跟王晏媄一起生活。

过了几年清闲的时光,李商隐被一纸又一纸的调令,从这个地方调去那个地方任职。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从此以后,李商隐在外地工作,王晏媄则是在家里操持。

李商隐身在外心在家,他无时不刻不想念家里的妻子。他把对妻子的想念,写在他的诗歌里。他想念妻子最有名的那一首诗,是《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字里行间,全是李商隐对王晏媄深情的想念。

为什么李商隐总是被这般调来调去,不能安安静静地在家里呢?因为他陷入了当时的“牛李”党派之争。

李商隐的恩师叫做令狐楚,令狐楚是牛党的人员。由于令狐楚的原因,李商隐被人们认为他和令狐楚一样,也是牛党的人员。

然而,王茂元是李党的人,他不仅聘用李商隐为幕府,还让李商隐娶了自己的二女儿。这样的行为,让牛党认为李商隐加入了李党。

由此,令狐楚很生气,他抛弃了李商隐,更是引得李商隐被牛党排挤。

另一边,李党也没有接纳李商隐。

首先是因为李商隐母亲的去世,为了给母亲守孝,李商隐离开朝堂三年。等李商隐回来,他失去了在朝堂发展的最佳时期。再有,李商隐没有给李党做出贡献,李党的人不认可李商隐是李党的成员。

一边遭受牛党的排挤,一边不被李党认可。“牛李”之间又势同水火。就这样,李商隐在牛党和李党之间的夹缝生存,弄得他和王晏媄聚少离多。

那年李商隐在外地工作,家里的王晏媄却是身染重疾,不久,王晏媄病逝。得知王晏媄先自己而去,他赶赴回家。

到家看到空荡荡的房子里已经没有了妻子,李商隐写下了《房中曲》这首诗,表达了他失去妻子的悲痛。大概是那个时候,他的心也跟着王晏媄走了。

前脚刚刚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脚又来一纸调令,让李商隐去启程去东蜀担任地方的官员。在去东蜀的途中,遇上大雪天。李商隐看着大雪写下《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这首诗里面,他诉说自己到又边远又冷的地方上任,家里没人给他寄去御寒的冬衣。看着散关的积雪有三尺厚,他做梦梦见王晏媄在家里给他织布做衣服。

如果不是爱得深切,他怎么会梦到王晏媄?相亲相爱却又聚少离多,李商隐和王晏媄,终是没有白头偕老。

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年,李商隐病重。去世之前,他写下了有名的诗歌《锦瑟》。

千百年来,人们对《锦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说法总结起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这首诗写的是他的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另一种是说这首诗写的是李商隐和他的爱人们情深缘浅,最后都成了一抹回忆。

如果仕途不顺已经是李商隐生命里的艰难,为什么在李商隐的生命里还要加一道爱情的不圆满呢?

柳枝是李商隐一转身的错过,宋华阳是李商隐的爱而不得。兜兜转转,遇上美丽的王晏媄,有缘和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偏偏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王晏媄还先李商隐而去。

多年以后,柳枝、宋华阳还有王晏媄是李商隐深深的美好回忆,偶然回想起她们,他会突然一阵恍惚。

大概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悲伤心痛和不圆满,所以,他把他的情感紧紧握在手中的毛笔里,深刻地写进了字里行间。千百年以后,人们读的不仅仅是李商隐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情诗,更是读他的情深缘浅爱不美满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