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时节如流,转眼又迎来新的一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辞别过往,喜迎新岁,唯有欢喜。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首来时路,总觉意犹未尽,向前看,来日可期。
辞旧迎新,怎么少得了祝福?下面就把这首极好的新年祝词送给你。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宋赵长卿《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
简译:
摆开丰盛的筵席,奏起欢快的笙歌,欢欢喜喜迎接新年。
女孩子的纤纤玉手端来春菜盘子,盘里的菜有青、有细。
家里一片祥和气象,新春的东风带来天地间的融和气候。
女孩子高高兴兴的,头上都戴着春幡春胜,是那么美好。
衷心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大吉大利,诸事如意。
赏析:
这首表达新年祝愿的词作,语言质朴,通俗易懂,通篇如大白话一般,但字字珠玑,暖人心脾。
上片写景,烘托节日氛围,下片抒情,表达新年祝福,吃春酒,庆新年,家人围坐,其乐融融。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开篇不俗,一落笔就是喜气洋洋的欢乐氛围,极具画面感。
摆上丰盛的酒筵,奏起欢快的笙歌,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坐桌前,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来日可期,新年新气象,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当然要有仪式感。
“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年轻的姑娘端来代表春天的蔬菜,天地祥和东风浩荡。
“春日春盘细生菜”,唐、宋时期,不论是年夜饭,还是立春日,筵席上都要有一盘时鲜小菜。
就如现代酒席上的时蔬拼盘,多切成丝状,如萝卜、芹菜、菲菜等,或做成春卷,有迎春之意。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下片前两句写迎春习俗,姑媂即整齐,忔戏是可爱之意。
据《岁时风土记》所载,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燕等形状,或戴女孩发间,或缀于花枝之下。
人们管其叫幡,也称春幡,或彩胜,辛弃疾《蝶恋花·元日立春》有“谁向椒盘答彩胜”之句。
不管是春幡还是彩胜,都是新年里代表吉祥的饰物,女孩子们戴在发鬓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后三句是全词的主旨,也是情感的升华,质朴动人。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作为一家之主的老人最是欣慰,最简单的语言寄托最真挚的祝福。
彼时,任何语言都抵不过这句发自肺腑的心声,过往皆清零,来岁都顺遂,一家人都要好好的。
后记: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朝宗室,著名词人,有《惜香乐府》传世。
“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赵长卿有自己的词风,雅俗共赏,颇具特色,有名声。
在南宋词坛上,赵长卿颇富盛名,同是他还是宋代词人现存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
但是,因其词随性而为,多口语化的即兴之作,故并不得彼时诗词评论家的看重。
可是,就因为他的质朴无华,语出自然,情真意切,贴近生活,才更易打动人心。
就如以上分享的这首新年祝词,虽隔了遥远的时光,那满满的欢喜依旧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