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海峰
6月13日,山西省质量奖颁奖现场,当华翔集团行政总裁张杰捧起象征该省最高质量荣誉的奖牌时,全场掌声雷动。这家从临汾走出的装备制造企业,凭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严苛质量管理体系与“精益管理+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在全省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此次山西省质量奖仅有的5家获奖组织之一。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华翔集团26年如一日对“质量即生命”的坚守,更是山西制造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
三晋质量之巅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华翔集团全体员工26年来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最高褒奖!”张杰在颁奖现场难掩激动。
从1999年山西临汾一家普通金属零部件制造厂起步,华翔集团如今已成长为拥有7000名员工,全国布局、全球化经营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华翔集团此次获奖绝非偶然。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2年更一举斩获中国铸造协会四项国家级殊荣,包括“优质铸件金奖”和“制冷压缩机铸件单项冠军产品”称号,2023年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是临汾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智能工厂里的质量革命
走进华翔集团临汾生产基地,3000台工业设备正通过5G专网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与传输。这是华翔2018年自主搭建的“精益+四化融合”智能制造系统平台,覆盖设备管理、品质控制、能耗优化等八大数字化系统。
“质量是华翔的生命线。”张杰介绍,集团视“产品质量为企业之魂”,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严苛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等多项国际权威体系认证,为产品质量筑起坚实防线。
首席质量官守护“生命线”。在山西省政府质量奖评审过程中,华翔集团推行的首席质量官制度引起专家组特别关注。这一制度将质量责任明确到人,全面推进全员质量管理,实现程序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全覆盖。该制度是华翔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柱。
华翔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远不止于机器换人。2025年初,一项创新突破让华翔的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通过植入DeepSeek大模型,成功打造“数字工艺师”系统,实现从依赖“人治”向依托“系统与数据”的智慧决策转变,覆盖设备管理、品质控制、能耗优化等9大业务场景,对公司提质增效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质量管控成效直观体现在市场份额上:华翔的智能家居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机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工业装备零部件单厂规模全国第一。
精益管理催生“创客集群”
自2015年起,华翔集团在“人人创新,全员创客”机制引领下,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向“零缺陷、零浪费”目标迈进。2020年,获批“国家高端铸造专业化众创空间”,是山西省首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通过价值流分析精准识别浪费,运用5S管理、标准化作业、单件流等精益工具,华翔集团将精益理念贯穿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地的全过程,形成“目标—策略—行动—执行—改善”的闭环。
在“精益管理+智能制造”双轮驱动下,华翔集团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蝶变。2025年4月,山西省“全省民营企业学华翔活动”成功举办,华翔集团通过系统化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成为山西传统制造企业学习的标杆。
荣获山西省质量奖,在华翔人眼中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将为山西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企业和高科技产品。”张杰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华翔将巩固智能家居、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三大主业,同时布局智能制造前沿领域,践行“振兴民族工业,打造世界华翔”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