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批机器人实习生进厂 离正式上岗还有多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21:00    

随着多家企业相继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和应用平台,最近,首批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厂实习”。机器人实习生会给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他们距离正式上岗还有多久?

在一间药物研发实验室里,首个人形机器人实验员正在参加上岗前培训。在人类研究员“1对1”带教指导下,机器人实习生正在学习耗材取放等基本实验操作。“常规机械臂做的是抓微孔板,或者是抓某一种单一耗材,但是人形机器人是‘人手’,所以未来它可以做所有我们人可以做的事情,比如 抓各种耗材,废液处理。”英矽智能实验室自动化负责人曲志虎介绍。

将人形机器人引入生物学实验室的这家企业,主攻由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实验室验证的AI制药。人形机器人做实验,不仅没有感染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数据积累提升实验室的自动化水平,为新药研发提速。

英矽智能实验室生物负责人唐秋琼介绍:“人形机器人做了什么动作,每一个步骤它都会记录下来,自动化流程里面有报错,又是怎么解除的,它也会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后续人形机器人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自动化系统升级也是很重要的。”

不过,人形机器人实验员要真正独立“上岗”,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训。只有与AI算法平台、自动化实验室形成稳定、有效的协作,它才算是名副其实的“研发助理”。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表示:“当人形机器人被接入DeepSeek和其它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将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今后我们将会看到人形机器人与科学家一起工作,帮助科学家评估和检测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一致性和质量。”

除了当实验员,人形机器人也正准备进厂干活。在位于上海张江的“人形机器人学校”里,从汽车的车身检测,到核电大型换热管板清理,机器人学员们样样都得学。

核电产线上,换热管板清理处于高温环境,有一定危险性且工作量大,过程重复枯燥。通过持续训练和数据采集,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初步学会了产线工人的动作。“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做到了能够持续做清洗工作,后期我们会加大效率,比如让他们两只手同时做清洗工作,相当于效率就加倍了。我们在近期会持续迭代优化,让它做更复杂的动作。”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科技体系总监刘宇飞介绍。

传统工业机器人一般只能做一件事,而人形机器人的优势是一个机器人能完成不同的任务,既能拧螺丝、扫码,还能组装、搬运等,具备柔性生产的能力。“机器人学校”里,不同厂商的100台机器人在近20个不同场景开展持续训练,每天已经能产生上万条训练数据。结合仿真平台和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发,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通过训练场,它是十几款国内人形机器人共同训练,这些训练场所有采集的数据会预置到仿真平台里,用户可以一键导入预置的机器人构型,也可以一键导入我们预置的技能,再来带着机器人做长序列任务的规划,发育成真正可以用的技能。”

业界预计,再过5到10年,人形机器人将沿着从简单工业制造到服务养老场景的发展路径,走进部分家庭。不过在此之前,一方面要加快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降低其成本;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持续训练和数据积累,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可靠性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叶林奇介绍:“我们现在也在跟美术学院合作做一些造型,大模型接入之后,人形机器人能自然地跟人进行交互、表演等,将来的机器人非常需要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让它能够像人一样,在开放的真实环境下进行持续学习,让它具备不断能学会新任务的能力,目前我们也在探索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它更新迭代,性能持续提升。”

作为机器人产业重镇,上海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下一步,要在核心技术攻尖和场景规模化落地应用等方面,继续发力,才能加速人形机器人发展壮大、赋能千行百业。

看看新闻记者: 金普庆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张俊

责编: 李吟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