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工商银行萧山新农都支行:赓续红色血脉 浇灌振兴沃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3:00    

在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新农都市场,每日迎接着约两万名顾客的光临。熙熙攘攘的人潮之中,总一抹鲜艳的“工行红”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萧山区最大的农产品流通枢纽配套金融机构,多年来,中国工商银行萧山新农都支行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统领,创新构建“三维立21体”服务体系,年内服务客户超12万人次,涉农贷款投放量同比增长36%,交出了一份金融为民的亮眼答卷。这支由8人组成的“三农服务先锋队”,正用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诠释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红色引擎驱动,筑牢服务根基

“多亏党员突击队连夜审批,100万贷款到账才没耽误春耕。”2024年清明前夕,种粮大户陈大伯看着智能灌溉系统顺利运转感慨道。这支平均年龄仅有35岁的队伍,创新构建“党建+产业链”服务模式,将支部建在农产品流通链上,在春耕备耕、秋收保供等关键时点成立党员突击队,2024年累计解决涉农紧急金融需求200余件。

为破解农户“融资难”,该行与市场管理方共建“红色信用网格”,创新“三看三访”工作法:看摊位规模、看交易流水、看仓储物流;访经营状况、访资金需求、访信用记录。通过为市场内部1011户商户建立“信用画像”,量身定制“蔬果贷”“冷链贷”等特色产品(均为经营快贷、农户e贷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

暖心金融服务,破解三农痛点

“谢谢小钱呀!你们的服务真是又快又好。”67岁的蔬菜批发户张阿姨刚存完近2000元硬币,对网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针对该网点客户平均年龄偏高、使用现金较多的特点,该行打造“银发服务样板间”:设置专人清点零钱,同时配置老花镜、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建立“特需客户档案”,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150余次。同时,该行内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提供免费复印、饮水休憩、便民雨具等“10分钟便民圈”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卧床老人办理社保卡激活、赴医院为手术客户完成上门密码重置......翻开该行特需客户服务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上门服务轨迹。这支雷锋志愿服务队把柜台延伸到病床前、田埂上,建立特殊客户档案,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

普惠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

凌晨四点的市场灯火通明,工行的“早市金融服务”同样热火朝天。“从审核到放款,全程线上操作。”海鲜批发商王师傅通过“新一代经营快贷”获得50万元授信,周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该行创新“农户e贷”等特色产品,打造“乡间金融驿站”,2024年度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000余万元,当年新拓普惠客户数近200户,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绘制出网点对公及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画卷。

精神火炬永续,传承为民初心

在该行荣誉墙上,客户经理朱利法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这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兵,肺叶切除术后挂着引流袋返岗,带领团队啃下多个攻坚项目。在他“传帮带”下培育的业务骨干,如今已成长为普惠金融突击队的中坚力量。2024年,该行成功放款超4000万。即便退休前夕,朱利法仍带队完成市场100余户信用建档。“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他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团队的精神密码。这种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让该行近年来客户满意度保持同业前列,同时网点业绩也在逐年提升。

晨光微熹,新一批装着工行POS机的蔬菜运输车正驶向长三角。在这片涌动着希望的热土上,工行萧山新农都支行将继续以金融之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正如行长冯洁所说:“我们要做田野间的金融守望者,让每一颗辛勤耕耘的种子,都能收获成长的希望。”(李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