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赵江波/文 受访者供图
2000年,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月季之乡”。近年来,该镇着力发展月季花卉产业,强化产业政策支撑,完善制度建设,注重月季产业升级,延伸月季产业链条,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中州名镇”“市级重点镇”“四星级小城镇”等美誉。
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科圣”张衡的故里。因其扼守宛洛古道要塞,东临白河,水路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商贸重镇,物产富饶,是“古南阳四大名镇”之一,素有“银石桥”之称。
石桥月季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石桥镇下河村人赵国有和李文鲜二人联合在村内种植月季。1984年后,二人组织亲朋好友共同种植月季,面积一扩再扩,效益显著增长。
多年来,石桥镇依托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月季产业,月季成了石桥镇富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成了石桥镇乃至南阳市的一张名片。月季花种植是石桥镇目前最重要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4月27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位于石桥镇的南阳金鹏月季有限公司看到,月季种植园区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将一株株树状月季小心装车,准备运往全国各地。该公司总经理苏玉果介绍:“近期,频繁有中亚地区的客商致电询问我们的月季,我们最近还要忙一段时间。”
网络主播在月季种植园中直播
面对月季新品种培育引进的重重挑战,苏玉果迎难而上,以匠人之心深耕育种领域。他系统钻研芽接、腹接、靠接、牵引等嫁接技术,创新性地将盆景艺术与园林绿化技艺深度融合,选用抗逆性强的爬藤蔷薇根作为砧木,通过精密的牵引塑形,培育出形态各异的树状月季。苏玉果的月季创新实践,正是卧龙区石桥镇月季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截至2024年,全镇月季种植面积1.2万余亩,产品1500余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目前,石桥镇内有500亩以上月季种植企业6家、300亩以上月季企业10家、100亩以上的月季企业32家。每年生产、销售树状、大花、藤本、地被、丰花、微型、玫瑰、切花等月季苗木2万株以上,年产值3亿元左右,带动周边4000余农户实现就业,户均年增收约1.5万元。
月季直播基地
作为“中国月季之乡”,近年来,卧龙区石桥镇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和市场需求,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从产品到品牌、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高效发展的转型之路,让月季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石桥镇成立月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导、协调和推进月季种植、销售、研发等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对于每季度梳理出的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领导小组成员还在各村下设一名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对接、信息报送等工作,联络员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畅通领导小组内部沟通交流,提高工作运转效率。
卧龙区石桥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整合资源,重点扶持月季产业规模发展。从2020年起,石桥镇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直接用于扶持月季产业的规模扩展。
该镇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校以及先进种业公司的密切合作,围绕月季产业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月季嫁接、扦插、修剪等技术培训。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将新型农民技术人员培训纳入阳光培训计划。加快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为月季产业发展提供广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互联网和电商的崛起改变了月季的销售模式,石桥镇顺应市场变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助推月季产业发展。他们瞄准短视频直播平台带货契机,开辟特色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创建了卧龙区石桥镇云电商直播基地,打造了南阳月季基地、月美月季、新月月季等10余个月季直播带货平台,用“互联网+直播+月季”的方式,通过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推销石桥月季产业,推动石桥月季产业“走出去”。
在加快石桥月季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该镇引导种植企业由单一种植向深加工、精提取发展,积极推动月季种植企业与相关加工企业联合,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打响石桥月季品牌。目前,石桥镇已经有企业开发并上市了“诸葛亮”牌月季饼,同时,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饮料等项目正在逐步推进。
来源:《 河南商报 》( 2025年04月30日 第 A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