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安字营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肩负着7.2万亩耕地的守护与发展重任。该镇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乡村振兴的命脉,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基石,通过三大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更以产业创新为引擎,开辟三条致富路径,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筑牢粮仓基石,夯实安全根基
“藏粮于地”固本强基。依托丰富水利资源,该镇在王洼、白草庄、草王庄等村建成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水肥一体精准灌溉与土壤改良技术双管齐下,推动示范区一年两季的小麦、玉米总产稳定达到“吨粮田”标准,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
“藏粮于技”提质增效。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翅膀。通过与农科院深度合作,引进培育高产优质粮食品种,实现良田良技完美融合,粮食产能持续跃升,丰收画卷在科技的润泽下愈加壮美。
“融合升级”破局转型。在稳固粮食生产基本盘的同时,该镇创新打造“主、新、特”产业布局。做“强”主业,深耕优质小麦、玉米规模化种植;做“活”新业,发展食用红薯叶等特色农产品,保障新鲜蔬菜全年供应;做“亮”特色,精心打造王堰路樱花观光带,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红薯叶基地通过“订单农业”直供城市商超,亩均收益达到传统作物3倍,反哺粮食生产,形成产业良性循环。
创新致富路径,共享发展成果
“家门口就业”,小产业撬动大民生。土地流转整合“沉睡”资源,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以王洼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例,从2个大棚起步,6年裂变为30个大棚,带动2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薪超2000元,同时辐射周边200余户参与季节性务工,年均增收超万元。“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分红得股金”的“三金”模式遍地开花,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
“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筑根基。 该镇党委、政府引领25个行政村差异化发展,点燃“一村一品”强引擎。连庄村、耿梁庄村“甜蜜产业”西瓜年销千吨;遇仙桥、何寨村400亩烟叶产业壮大村集体、充盈镇财税;王洼等5个村集体合作社,大田托管服务面积突破5000亩,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的“源头活水”。
“三产融合”,生态变现可持续。立足城郊区位优势,该镇推动农业与生态、文化深融互促。持续建设“十里樱花大道”,开发农耕研学路线;深入挖掘省级非遗“鼓儿哼”文化魅力,民俗表演精彩纷呈。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从沃野良田到特色产业,从科技赋能到三产融合,安字营镇以粮食安全为基,以产业创新为犁,深耕乡村振兴沃土,在守护大国粮仓的使命中,奋力谱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章。(赵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