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年秦腔正青春!西安打出“四张牌”让古老艺术火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3:12:00    

8月20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丝路秦声 千年回响”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活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锐,市文联副主席蔡鑫,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西安易俗社副总经理陈超武,西安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张崇学等共同出席,通过政策解读、剧目展演、沉浸体验等方式,全面展示西安在秦腔艺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及文化惠民等方面的成果。

政策赋能激活“一池春水”​

西安将秦腔保护发展纳入“文化兴市”战略,构筑起立体化政策支撑体系。自2023年起,市级专项补助资金增至2550万元,区县院团补助标准提升63%,惠民演出单场补助翻番。今年3月推出的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方案更设立艺术基金、建立帮扶机制,形成“商演+惠民”双轮驱动模式。真金白银的投入,为秦腔传承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品力作频现“破圈效应”​

在《陕北往事》《无字碑》等荣获国家级奖项的背后,是西安建立的“双轨制”创作扶持体系。一方面对中省艺术基金项目给予1:1配套,2024年配套资金超1500万元;另一方面每年专项拨款1000万元支持西安演艺集团创作。更引人注目的是,3D电影版《三滴血》、虚拟数字推介官“秦筱雅”等创新形式,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碰撞出耀目火花。

惠民工程打造“身边舞台”​​

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上演5000名群众同台献艺,长安区戏迷擂台赛吸引300万观众线上线下围观……西安通过“东南西北中”布局,在易俗社街区、幸福林带等地增设10个示范展演点。市文联推出的“戏迷争锋 擂响三秦”擂台赛采取全域联动模式,五一期间“千人吼秦腔”活动创下3亿网络流量。三意社则通过近300场“艺播计划”直播吸引700万人次观看,让秦腔从专业剧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薪火相传培育“四代同堂”

在易俗社110年历史展厅里,1080卷剧本、1万多盒光盘见证着守正创新的坚守。西安通过“名师工作室”“秦腔传承班”“高校选修课”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惠敏莉的“传艺先传德”理念,与“00后”学员演绎的《美猴王》相映成趣,展现着古老艺术代际传承的勃勃生机。

百年剧社玩转“青春密码”​​

易俗社《梨园夜》夜游项目吸引70%年轻游客,三意社竖屏短剧《火焰驹》获《中国日报》全球推介。两家百年剧社不约而同选择“传统内核+现代表达”:前者将《昭君行》融入蒙古长调与电子音效,后者让“花脸将军”在春晚舞台燃爆全网。数据显示,秦腔直播观众中30岁以下占比超50%,单场最高120万人在线的盛况,印证着“Z世代”对传统艺术的全新热爱。

“我们这代人,既要当好传统的‘守夜人’,让《三滴血》的梆子声永远清亮;也要做好新时代的‘摆渡人’,把秦腔带到短视频、元宇宙这些新地方,让全世界都能听见咱们的‘秦声秦韵’。”惠敏莉的感言道出秦腔人的共同心声。当《无字碑》登上梅兰芳大剧院,当戏迷冒雪坚守甘肃乡村舞台,当3D秦腔电影走向海外,这条千年艺术的长河,正在新时代奔涌出更加壮阔的浪花。(记者 张黎江)

编辑/席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