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足:有力监督推动“医检互认” 助力群众就医“少跑腿、少花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8:0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周尤

“以前转个院就要重新做检查,花钱又费时。现在拿着检查单就能直接看病,真是方便多了!”近日,在大足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刚做完CT检查的张大爷说。这份便利,源于大足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的“医检互认”改革。今年以来,该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以有力监督推动医疗资源高效利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就医便利。

一张检查单背后的民生期盼‌

“同样的血常规检查,换家医院就要重做一次。”今年初,大足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访时,多位患者反映,检查结果有效期内无法互认,就医体验感较差。调研显示,区内三甲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中,有33项X线、20项CT和14项MR项目在项目目录、项目编码和质控标准检查等方面存在互认标准不统一问题,这是导致无法实现“精准互认”的重要原因。

区纪委监委立即成立专项监督组,由分管副书记牵头,第二监督检查室联合驻区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对全区26家涉及医疗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调取病历、走访患者、约谈负责人等方式,发现部分医院还存在“以设备差异为由拒绝互认”“担心医疗纠纷不敢互认”等问题。

很快,一份包含“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的“四表一账”共计23项监督清单下发到各医疗机构,要求限时开展整治整改。目前,借助重庆数字医学影像云平台和“医检互认”应用,全区30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市1233家医疗机构正推进互联互通,打破“医疗信息孤岛”。与此同时,监督组推动区卫健委出台建立完善《大足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试行)》《大足区DRG付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清单》等文件,明确互认项目清单、操作规范和质控检查标准。

智慧医疗让“数据跑”代替“患者跑”

走进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医疗机构的检查数据。诊断医师轻点鼠标,就能调阅患者在区内任何一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影像资料。“我们建立了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基层医院拍的片子,三甲医院专家可以远程会诊。”区卫健委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纪委监委推动的信息化建设。

原来,在专项监督中,区纪委监委发现部分基层医院设备落后、诊断水平有限是制约互认的重要因素。为此,监督组督促区财政投入450万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为26家基层卫生院陆续更新DR、彩超等设备,并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现在,患者在医院做完检查,数据实时上传到区级平台,上级医院专家在线审核后,检查报告自动回传,真正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今年以来,大足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等跨院调阅资料11357份,实现医检互认项目161项,互认提醒量1980份,互认量664份,互认率超过30%,直接放大了群众“减轻就诊负担”的政策感知度、改革获得感。

既当“监督员”又当“护航者”

今年初,有患者投诉某院检验科不互认问题,监督组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对该互认而未互认的,给予了谈话提醒,对不能纳入互认范围的,及时与患者沟通阐明原因。

“现在互认检查单心里更有底了。”大足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吴主任指着《互认标准操作流程》说。这套由区纪委监委推动制定的规范,让互认工作有章可循。

最新统计显示,已为患者节约诊疗费用超过70余万元,以胸部CT单个项目测算,人均节省检查时间2小时以上,让患者省时、省力、还省钱。这份带着温度的民生答卷,正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生动写照。

大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紧盯医疗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精准监督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稿点击:大足:有力监督推动“医检互认” 助力群众就医“少跑腿、少花钱”-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