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类流通行业普遍面临消费需求收缩与渠道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下,华致酒行(300755 .SZ)2025年半年报呈现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尽管营收与利润指标承压下行,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同比激增293.70%,整体库存环比下降13.39%。
据了解,华致酒行通过构建“稀缺资源整合+数据化驱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体系,有效盘活运营资金,为穿越行业周期提供关键支撑。
强化源头直采:掌控稀缺资源
面对行业性库存压力,华致酒行选择向上游要效率、向稀缺要价值。公司大幅精简中间环节,与全球包括茅台、五粮液、拉菲、奔富等在内的200余家知名酒企建立直采合作。据了解,公司海外供应链体系尤为强大,依托稳固的供应商关系和显著的集采优势,在确保保真品质的同时,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国际名酒品类选择。
具体而言,华致酒行核心策略在于掌控稀缺资源:独家代理众多名庄产品,并推出“玛歌DNA套组”等限量IP产品,有效锁定高端需求。在跨境业务方面,华致通过开放合作、优势互补,显著提升了国际采购与物流环节的资源整合效率。国际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全程采用冷柜、隔热等专业措施监管,结合保税仓海关监管发货模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购物体验,确保每一瓶美酒都能以最佳状态送达。
值得注意的是,华致酒行对稀缺资源的掌握,与公司在保真经营理念下构建的强力保障体系相辅相成。据了解,公司斥资超10亿元建立老酒收藏馆,独创“三级鉴真”体系,并全面应用“一瓶一码”溯源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真实性与市场信任度。
这套保真体系有效降低了产品退货率,使其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稀缺性与保真的双重保障,显著增强了高端企业客户和采购方的信任与购买信心。分析指出,在行业整体信用环境趋紧的当下,稀缺资源构筑的壁垒与保真体系建立的信任感,共同构成了稳定现金流的坚实基石。
深化数字化运营:优化库存效率
在夯实上游资源壁垒的同时,酒水流通行业普遍被高库存占用资金的痛点,成为华致酒行提升现金流效率的下一个突破口。
公司通过智能供应链中台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该中台的核心在于打通“需求—库存—物流”全链条数据。其ERP系统整合全国2000余家门店及35个智能仓库(含8大中心仓、27个区域仓)实时数据,构建“需求预测—自动补货—动态调仓”闭环。系统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精准触发指令,持续优化库存结构,并将茅台、五粮液等高周转品前置至区域仓。
进一步来讲,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协同进一步释放了效能。通过“同城极速达”“跨省专车”分级配送模式,结合“一瓶一码”全程可视化溯源,华致显著提升了交付效率和透明度。行业数据显示,这种高效透明的物流管理直接提升了客户预付款意愿,整体资金回笼周期被压缩至平均28天,效率居于行业前列。当同行苦于库存占压资金时,华致酒行的数字化体系有效盘活了被“冻结”的现金流,成为增长的强劲引擎。
推行绿色实践: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提升内部流转效率,华致酒行前瞻性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供应链,开辟出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降本新路径。
在采购端,公司优先选择获得有机认证、BCORP认证(如拉菲)的酒庄合作,从源头把控环保标准,赋予产品绿色价值;在物流与运营环节,绿色实践则直接转化为成本优势。据了解,华致投用新能源配送车与电动叉车,并创新利用行业运输时间差,结合“社会运力共享”模式,显著降低车辆空载率,同时推广环保包装。
这些举措的综合效应,不仅实现成本节约,也契合ESG趋势提升企业声誉。在行业利润承压背景下,可持续性成为贡献现金流的现实力量。
华致酒行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3.70%的增长,清晰地体现了其供应链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引擎”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在行业整体承压的环境下,稀缺资源保障回款效率、数字运营加速资金周转、绿色实践优化运营成本的三重协同,共同构筑了其强大的内部现金流生成能力。
这一案例为酒类流通乃至更广泛的零售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当外部增长面临挑战,企业竞争的核心正日益转向供应链的效率与韧性。华致的实践表明,通过对供应链的深度重构,聚焦核心资源掌控、数据驱动决策和可持续运营优化,企业不仅能有效缓冲短期业绩波动,更能锻造穿越周期的长期竞争力。供应链的深度变革,其战略价值正得到市场的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