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人寿莱芜分公司的金融密码
当外卖骑手李庆龙获得快速理赔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保险的“温度”;当60岁的张阿姨在新型保全员的帮助下领取到第一笔保单分红时,她看到了金融养老的另一种可能。在中国人寿的版图上,保险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融入民生脉络的“守护网”。
中国人寿莱芜分公司秉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通过普惠金融创新、养老金融探索、特殊人群保障三大维度,持续拓展保险服务边界,为数十万家庭筑牢风险屏障,交出了一份“金融为民”的温暖答卷。
普惠金融:让保障触手可及
在普惠金融领域,持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推出多样化的普惠保险产品,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获得感。
一方面,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提升保障水平,更好地助力保险服务的普遍惠及。今年,莱芜分公司联合莱芜区妇联以"政策+保险+服务"的创新模式推进“家庭安康工程”,通过三级联动机制与多维宣传矩阵,实现惠民政策精准触达,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保障、事后救济”的全周期防护体系。目前,莱芜区已构建覆盖全区的安康保险保障网络,居民参保率持续提升。今年以来,莱芜区“家庭安康工程”累计承保1.96万人,理赔98人、理赔金额39.7万元,典型案例帮扶成效显著。
此外,莱芜分公司还通过精准覆盖小微企业、“两新”群体等重点领域,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保险服务体系。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特殊职业群体,以“骑行保”为抓手,多款意外险产品加大保险保障供给力度,提升覆盖人次和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点将工程”,在乡镇提供服务窗口,重点为乡镇老人、妇女、儿童等特定风险群体提供政保业务办理、政策宣导、理赔业务咨询与帮办等业务,打通该群体链接普惠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农村居民基础保险服务不出村、综合保险服务不出镇。
不仅如此,公司还努力提高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等政策性业务的覆盖面,为更多家庭撑起“保护伞”。
在莱芜,普惠金融正守护在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养老金融:护航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
2024年国办一号文件聚焦“银发经济”,从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提出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当"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莱芜分公司正以金融创新破解养老困局,在老龄化浪潮中书写保险新篇。积极拓展创新边界,构建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服务体系,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积极对接客户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持续丰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类型养老服务供给,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截至目前,莱芜分公司以“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为突破,多款产品涵盖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类型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养老规划需求。
为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莱芜分公司构建新型保全员队伍,提供“适老化”服务帮助老年人走出“数字困境”。开设“绿色通道”,合理配备适老服务硬件设施,设立无障碍通道、爱心专座、配备老花镜等,手把手教会老年人“智慧柜员机”、大字体界面操作使用方法,将智能金融的便捷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让老年群体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真切感受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特殊群体保障: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深耕民生保障领域,为特殊群体撑起风险防护伞。针对农村群众、脱贫人口、城市低保户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通过精准化服务提升弱势群体风险抵御能力,彰显国寿担当。
在助残服务方面,打造"全链条无障碍服务生态"。从硬件升级至产品定制,处处彰显人文关怀,服务网点增设盲道指引、手语交流角,配备助听器、放大镜等辅助设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丰富保险产品供给,推广乡村振兴系列产品,因地制宜、按需承保,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扩建民生服务团队,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定风险群体,通过在乡镇设立服务窗口、代打病历、上门理赔等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让保险服务真正惠及民生。
在编织这张“民生防护网”的过程中,中国人寿莱芜分公司始终秉承“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双成理念,践行“国之大者”担当、忠实履行企业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的职责使命,将“人民性”写入每个产品代码,让保险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