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圳已签署11只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 规模或达570亿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0:4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4月24日,记者获悉,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达13.8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79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0.21万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其监管的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39.72亿元,同比增长4.40%。

其中,制造业贷款实现提量降价。3月末余额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830.71亿元,同比增长4.07%,占比超六成。一季度新发放制造业贷款融资成本2.57%,较去年同期下降79个BP。

已签署11只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 规模达570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66%、7.23%和15.18%。

并且上述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正涌向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领域。

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圳围绕科技企业并购、知识产权金融、AIC股权投资等领域探索相关试点工作。譬如,深圳以科技支行为载体,在科技企业并购、研发和人才激励等方面开展科技金融业务试点探索。截至3月末,今年各试点机构已向85家科技型企业试点业务发放贷款,贷款金额为39.83亿元。

同时,深圳加快推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2025年已发布深圳市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清单,覆盖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涉及6家保险机构的81款特色产品;并已依托深港合作机制,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地全省首单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此外,深圳推动AIC股权投资试点落地,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各方进行项目对接,目前深圳已签署11只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意向落地基金规模达570亿元。

在保险领域,深圳金融监管局配合市科创局印发《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保险保费补贴项目管理办法》,探索科技保险共保体模式。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接近3万亿元

报告期末的数据显示,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量价险”表现都有所提升。

在“量”上,深圳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趋于3万亿元,达2.93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五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监管推动深圳银行业有序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围延期,例如推动银行机构修订续贷管理制度,加大续贷投放力度,做好“应续尽续”;将尽职免责与无还本续贷政策实施有机结合,要求银行落实落细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要求等。

“量”的结构方面,战新产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贷款步入增长的“快车道”。截至3月末,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809.23亿元,同比增长35.62%;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贷款2497.03亿元,同比增长33.64%;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09%。

在“价”上,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在“险”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50%,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0.10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

据悉,深圳金融监管局成立了小微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年初明确考核任务;年中按月监测、按季通报,年末开展小微金融监管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督导机制,推动银行建立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监管评价的“诊断仪”和“指挥棒”作用,将小微企业金融评价作为创业担保贷经办银行遴选条件,加大评价结果运用。

同时,深圳金融监管局也通过完善普惠金融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加强贷款行业、结构分析,跟踪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引导银行持续优化普惠信贷结构;并推动财政金融政策有效协同。

发力场景化 “园区贷”授信金额破百亿元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量价险”表现提升,也与深圳推动普惠金融场景化有关。

据悉,深圳金融监管局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为重要抓手,以“园区贷”业务为切入口,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对接。

同时,深圳“园区贷”授信金额破百亿元,达115.38亿元,发放贷款65.38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50%。该业务是指向产业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无抵押信贷产品。去年7月,深圳金融监管局与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曾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园区贷”的工作方案》。3月初,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许云飞曾在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在全市园区推行“园区贷”。

作为一款纯信用贷款,“园区贷”的风控逻辑在于,在产业园区、银行、担保机构多方协同下,银行能依托产业园区方依法依规运用入驻企业的房租、水、电、燃气缴纳等多维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量身打造增信服务。

业内人士称,这有助于银行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批量获客,推动“贷早贷小”;能够发挥担保机构融资增信作用,构建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也有助于提升园区承租率和承租质量;通过发挥政府牵头组织和服务保障作用,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抓手加快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推动“园区+”金融服务之外,深圳还将聚焦“20+8”产业集群、供应链、外贸、民生消费、专业市场、新业态、特殊群体等细分场景,细化服务措施,设计适配产品,提供精准化服务。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方面,去年10月以来,该局联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迅速建立深圳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推动机制高效运转,及时调度协调解决问题。截至3月末,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31万户,新增授信4929亿元,新发放贷款3771亿元,平均利率3.32%。

例如,在外贸领域,深圳启动了“跨境电商保”试点。目前,跨境电商境内采购应付账款保证保险产品已上架,辖内6家保险机构组成共保体,主动对接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企业“白名单”。同时,协同市商务局在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立“外贸金融超市”,推动200余款产品上线;继续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大统保”,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深圳市中小外贸企业全覆盖,2024年服务小微企业突破2.2万家,支持深圳市企业出口909.1亿美元,同比增长 27.5%。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外贸企业贷款达1.1万亿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