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劣势装备获彪炳史册之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06:01:00    

新四军在淮阴和淮安战役中缴获的日军武器。新华社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现场。资料图片

近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基本陈列对公众开放。新华社发

在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里,每一件与国家危亡、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武器,都承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武器背后,是艰苦岁月中的坚定信念与不屈抗争,是一段以弱胜强、靠血肉与智慧书写胜利的传奇——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使用的武器装备来源各异,有战场缴获,有兵工厂自制,甚至还有源于群众的土法创造。它们或许简陋,却在抗战将士手里,成为抗击强敌的强大力量。

面对强敌重兵与火力差距,抗战将士以血肉之躯为盾、以钢铁意志为锋,将劣势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这些功勋卓著的武器,永恒镌刻着中华儿女的英勇。它们向世人证明,再艰难的岁月,也挡不住为家国刺向外敌的锋芒。当民族精神在绝境中淬炼升华,最简陋的武器也能化作击碎侵略者迷梦的惊雷。

如今,让我们走近这些斑驳的武器,重回烽火连天的年代,聆听它们诉说抗战故事。

太行山深处的“军工厂”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把不起眼的手枪——八路军总部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的独角牛枪,将我们带回太行山的抗战岁月。

抗战时期,深入敌后作战的八路军武器、弹药极度匮乏。为解燃眉之急,1939年夏,八路军总部军工部进入山西省黎城县北部的太行山腹地,决定在山区修建一个兵工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亲自勘察地形,最后选定位于山西辽县、武乡、黎城交界的黄崖洞。

缺少生产材料,工人们将缴获的弹壳、钢盔等作为材料投入生产;没有精密仪器,就拿韭菜叶当量具;缺少现代化机床设备,就用锉刀制造枪械……经过半年艰苦奋斗,1940年初黄崖洞兵工厂建成投产,共有机器40多部,工人700多人。生产能力最高时日产七九式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五○炮弹3000多枚。此外,还生产刺刀、地雷、子弹、手榴弹等,每年可装备16个团,是抗战初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有力保障了前线部队作战。

以独角牛枪为代表的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1年11月,日军向黄崖洞兵工厂发起进攻。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兵工厂凭借自产武器,经过8天8夜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伤亡166人的代价,取得这场气壮山河的保卫战胜利。

如今,这把独角牛枪在展柜里静静陈列,成为抗战烽火中的永恒记忆。它见证了人民的伟大智慧,也映照着崇高的抗战精神。从“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国产航母、新型战机……今天的和平岁月,成为黄崖洞“军工摇篮”里叮叮咚咚声音的回响。

威震胶东的“老黄牛”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挺有名的“老黄牛”马克沁重机枪,以其闪着铜光的身形,讲述着它和战士们的不凡故事。

1938年初,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2路军攻克日伪军盘踞的胶东蓬莱城,在军阀吴佩孚家的地下室里发现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战士们如获至宝,终于有了像样的武器!

马克沁重机枪,可以连续装弹、发射、退壳,持续作战能力强。1934年,中国开始对它进行仿制,“老黄牛”重机枪就是仿制型。因这挺重机枪火力压制时间长、威力大、可靠性高,散热管又呈铜黄色,战士们亲切地叫它“老黄牛”。

拥有重机枪的八路军有多厉害?抗日战争期间,这挺重机枪跟随我军部队转战各地,参加战斗百余次,见证了大青阳阻击战、孙祖大捷、半壁山伏击战、日庄战斗、良蒙山战斗、郭家店战斗、蛇窝泊据点拔除战等一个个胜利。

就这样,“老黄牛”与战士们拔碉堡、夺据点、杀鬼子、除汉奸,它所在的十三团“老虎团”名震胶东,胶东人民将“老黄牛”编进歌曲传颂,“老黄牛”的名声也随之流传。

1958年,“老黄牛”重机枪退役后,被“邀请”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始履行自己的新使命。

击毙日军中将的“功勋炮”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中,一门由太原兵工厂制造的75毫米口径老式斯托克斯迫击炮静静伫立。参观者总能被它高高指向苍穹的炮管吸引,虽历经烽火,这门迫击炮的炮管、炮架、方向机、底座各部分仍保存完好。

这门看似普通的兵器,其背后的故事却不一般。正是它,在1939年的深秋,击毙了日军陆军中将阿部规秀,立下奇功。

1939年11月初,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展开疯狂“扫荡”。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位于河北保定的雁宿崖设伏,全歼日军500精锐。刚刚晋衔的阿部规秀闻讯大怒,亲率1500鬼子扑向雁宿崖,妄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

杨成武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建议再次伏击日军,聂荣臻指示将日军诱至黄土岭,利用有利地形伏击。当日军尽数进入一条长形袋状山谷,埋伏多时的八路军迅速完成对敌合围并展开猛烈攻击。包括这门功勋炮在内的7门迫击炮在太行群峰间发出震天怒吼,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

战场瞬息万变。一团团长陈正湘的望远镜,锁定了山谷中间的一座独立院落。几名挎刀的日本军官频繁出入,数人正持望远镜向我方观察。陈正湘当即下令用迫击炮轰击。几发炮弹在敌人中爆炸,浓烟过后,倒下几具尸体。据日军战报,此次炸死的人中就有阿部规秀。

阿部规秀毙命后,日军失去最高指挥官,陷入慌乱。后方日军紧急派飞机空投军官和补给,勉强稳住阵脚。雁宿崖、黄土岭两次伏击战,我军共歼敌1500余人,极大振奋了抗战军民的斗志。

如今陈列于展馆的迫击炮,底座铸铁凹痕犹存。这架结构简单、轻便灵活的武器,成为杀敌利器,更成为八路军以劣势装备创造战争奇迹的铁证。

在战火中铸就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早已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成为迈向世界一流军队道路上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正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坚实的承诺!

(本报记者 李睿宸 俞海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