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真省心!江门蓬江区综治中心让群众揣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08:00    

江门市蓬江区厂企集中、商业兴盛,常住人口约87万人,各类矛盾纠纷多样复杂。为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风险隐患,蓬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为民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省心模式”,切实做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江门市蓬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受访者供图

精心打造“解忧服务站”

在一次调解结束后,居民李姐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对蓬江区综治中心进驻人员表达了内心的感谢,她感叹综治中心就像“解忧服务站”,遇到急、难、愁的事情,向综治中心反馈,大部分咨询调解诉求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我区坚持因地制宜,以“信访超市”硬件设置为基础,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标准升级打造全区综治中心,实现深度一体化运作。今年进一步整合了部门专业力量,旨在更高效地解决群众诉求,不用群众多头跑、上下跑。”蓬江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蓬江区综治中心围绕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主要职能,制定《蓬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功能定位、流程规范、工作机制。

统筹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实行“常驻、轮驻、随驻”集中办公的模式,由政法、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等6个部门常驻,人社、住建等23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按需轮驻、随驻,推动形成部门合力,打造实战型的“一站式”解纷平台。

精细落实“开门三件事”

“群众带着诉求来到这里,是希望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尽快解决烦心事,我们一直秉持‘有解思维’,每天做好‘三件事’,将心比心地沟通、依法依规地调解,让很多原本陷入僵局的案事件有了新转机。”蓬江区综治中心进驻人员介绍道。

蓬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待来访群众。受访者供图

“来访必接、接访必办”,是蓬江区综治中心“开门三件事”的第一件重点工作。坚持立足群众诉求,对事件以“登记—办理—回访”流程分级分类处理:属于信访事项的,由信访常驻人员登记并跟进;属于涉法涉诉事项的,由公、检、法、司常驻人员现场调处;属于其他类别事项的,一律“发令”对口部门接访调处。无法现场调处的,做好登记并及时研判跟踪,重大疑难事项纳入领导包案范畴,确保每位来访群众“揣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专项治理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社工关怀等服务1521人次。

第二件重点工作是矛盾纠纷“弱信号”的闭环管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收集各服务中心的群众来访、110非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安联盟”、网络舆情等各类矛盾纠纷、重大安全隐患“弱信号”,依托“粤平安”云平台,落实“日清日结”,全量跟踪事项流转处置进度,督促矛盾纠纷限期稳妥化解,并及时回访当事人确保“事心双解”。专项治理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弱信号”4307条,化解率为99.81%。

针对特殊人群服务,综治中心把加强调度巡访列为第三件重点工作。通过142个村(社区)全覆盖组建“三人小组”,依托“粤平安”云平台设置走访帮扶任务,落实精细化服务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帮到位”。专项治理以来,累计走访服务11588人次。

精准化解“疑难千千结”

走进蓬江区综治中心的指挥调度室,进驻人员关注着大屏幕中“粤平安”云平台实时数据和重点场所的实时画面。

蓬江区综治中心借助“粤平安”云平台、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等信息化系统,综合使用在线研讨会商、矛盾调解、指挥调度等功能。联系“平安联盟”“蓬江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重大活动的现场巡防工作;在发现社会面紧急事件时,及时调度公安、镇(街)力量到场处置。有效将矛盾纠纷形势综合研判预警和及时指挥调度、联动处置。

线上调度研讨会商矛盾纠纷化解。受访者供图

“如何更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更精准地消除风险隐患,一直是我们持续探索的方向。”蓬江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蓬江区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平战结合”思维加强研判分析,强化源头治理。每周二是蓬江区综治中心定期研判会议的日子,进驻人员回顾上周群众诉求事项办理进度,重点攻克难度堵点,综治中心主任、副主任共同参与会商,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困难问题,优化工作思路和流程。对突发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久拖不决等事项时,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业务部门随时开展个案研讨会,制定化解方案,按需启动“提级办理”机制,推动“定纷止争”,累计召开114次研判会议,解决难点堵点61项。

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力争越来越多的“弱信号”在基层被捕捉、被化解,让“最多跑一地”成为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为平安江门建设交出一份温暖而厚重的答卷。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蓬江政法

【作者】 申红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