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文/图
春暖花开,户外活动日益升温。在福州罗源,一项国外备受欢迎的小众运动“抱石”,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清晨7点,罗源湾畔的八井岩场还笼着薄雾。39岁的抱石爱好者郑斌动作利落地穿行其中,“今天有三批外地岩友要来‘打卡’,去年这时候只有本地人玩,现在连日本、美国的岩友都找过来了”。
郑斌带领岩友抱石
他从陪娃锻炼胆量到痴迷
郑斌接触抱石运动是因为一次偶然。2021年的夏天,他带着8岁的女儿走进福州攀岩馆,本想让孩子锻炼胆量,却意外被墙上的攀岩路线吸引。“看别人爬得行云流水,自己试了才知道有多难。”他清晰记得首次挑战V2线路(中级难度)时的窘态,“刚起步就摔了四回,但那种征服感让人上瘾”。
抱石,作为攀岩的一种,与普通攀岩有所不同。“奥运会的攀岩比赛分速度攀、运动攀和抱石。速度攀讲究在几秒内完成一条线;运动攀需要挂绳子、挂快挂,高度在20米左右;而抱石高度一般在4米以内,在室内是4米左右的墙,在户外则是3至4米的石头。”郑斌说,罗源拥有丰富的抱石资源,目前已开发七八个成熟岩场,未来还将有更多。
位于罗源县起步镇的仙茅山,被称为罗川八景之一,也是郑斌涉足抱石的首个地点。仙茅山有一条叫‘仙茅山入场券’的线路,定级V6。如果能完成这条线,在业余爱好者中就达到了中上水平。“之前有国家运动员来收盘了几条线,还有来自北上广、成都以及美国、日本等地的爱好者。”郑斌说道。
在罗源八井村,有一块名为“鳄鱼头”的石头,在抱石圈内声名远扬。它约有30度的倾斜度,对攀爬者的核心力量、毅力和脚法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也正因如此,吸引众多来自国内外的高手前来挑战打卡。
在岩缝中雕刻罗源名片
抱石运动在国外已十分流行,周末人们纷纷走向户外参与其中。在国内,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攀岩入奥,正逐渐受到关注。郑斌认为抱石是攀岩的绝佳入门选择,门槛低、安全性高,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参与。“它能快速带来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获得快乐。”不过,他也提醒新手,建议先去室内攀岩馆学习一段时间,掌握基础技巧并积累跌落经验后,再到户外尝试,这样体验感和安全性都会更高。
目前,郑斌正全身心地投入罗源县管柄村抱石资源的开发工作中。他每日穿梭在山林间,与杂草、藤蔓为伴。“这里的石头集中,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郑斌眼中闪烁着憧憬。
郑斌说,过年期间,已有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几十人联系他,希望来罗源体验抱石。“大家对罗源的抱石资源很感兴趣,但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向导不足,影响了部分人的行程。”郑斌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本地人参与,形成专业的向导队伍,推动抱石运动相关产业发展。
据了解,抱石线路可以由攀爬者命名。在国外的相关网站上,已有不少在罗源的线路被命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罗源的抱石资源走向世界,吸引更多人来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也希望多年后,人们提起罗源不只想到海鲜,还能想到这里会‘生长’的岩壁。”郑斌说。
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