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挂靠劳动关系“买社保”案后续:41名农民起诉乌市政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6:00:00    

2025年7月16日,新疆乌鲁木齐,杨德禄等四名原告参加庭审。受访者供图

2025年7月16日,一场农民为了拿到“养老金”,起诉社保中心和市政府的案件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开庭。41名来自重庆市合川、永川、大足等区县的农民委托代理律师参与了诉讼,他们要求社保中心恢复发放他们已经停了一年多的养老金。乌鲁木齐市政府、市社保中心则派出代表应诉。

2018-2019年,这些农民曾通过中介,一次性缴纳了11.5万至22.6万元不等的费用,将劳动关系“挂靠”在乌鲁木齐的一家公司,以期到龄后,以城镇退休职工的身份,领取每月约一千元或更多的养老金。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农民们的退休金被乌鲁木齐社保中心陆续停发,理由是他们假冒公司职工身份、涉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详见南方周末报道《为了多领养老金:上百农民“买社保”,陷入中介生意链》)

无法接受停发结果的41名农民,希望通过行政诉讼争取自己的晚年待遇。

他们中的一些人年轻时同样在城市工作,却因多种原因没能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政策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前,找公司挂靠,一次性“补缴”15年社保,成了这一群体参保领取养老金的潜规则。直到2022年3月实施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用人单位、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按照社会保险法,由社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罚款。

在代理律师周立太看来,2022年实施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对41名参保农民的过往行为不具有约束力;但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险中心则认为,41人以企业职工名义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却不存在劳动关系,明显违反了法定缴费规定,参保行为自始无效。

这场诉讼将择日宣判。

从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

2024年4月,来自重庆的农民杨德禄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停发了。

杨德禄生于1959年,年轻时是重庆货船上的一名船夫。59岁那年,他通过中介,一次性缴纳了12.3万元的社保费和办事费,对方将他的劳动关系挂靠在新疆中泰服务有限公司(曾用名新疆烧碱厂劳动服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新疆烧碱厂)。2019年,杨德禄年满60岁的当月,他去乌鲁木齐的人社部门,以城镇退休职工的身份,办理了退休证和社保卡,此后每月领取近900元养老金,直到2024年4月,这笔钱上涨到每月1200余元。

包括杨德禄在内,2018-2019年,共有三百余人通过中介,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挂靠在新疆烧碱厂。随后几年,这些人相继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直到2023年下半年,大家的养老金陆续被停发。几乎同时被撤销的,还有一份劳动仲裁书,这份仲裁书曾确认,1994-2010年,他们都与新疆中泰服务有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2024年5月,一些参保农民前往乌鲁木齐,希望社保局能恢复发放大家的养老金,但杨德禄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们无功而返。直到2024年8月31日,其中41名参保农民向乌鲁木齐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希望确认市社保中心停发养老保险待遇的行政行为违法。

行政复议法规定,申请行政机关依法给付社会保险待遇,但行政机关没依法给付的,公民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2024年11月1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驳回了这一申请,认为挂靠“通过虚构劳动关系进行虚假诉讼,或利用虚假劳动仲裁申请确认虚假劳动关系,属于骗取或套取国家社保基金”。

这41名申请人随后发起了行政诉讼,将乌鲁木齐市社保中心、乌鲁木齐市政府一同列为被告。根据行政诉讼法,经复议的案件提起行政诉讼时,复议机关若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与原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杨德禄作为代表在2025年7月16日当天出庭,案件代理律师在庭上代为发言。

律师认为,2018-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对挂靠企业办理养老保险没有禁止性规定,当时依据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也未规定挂靠行为违法,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于2022年3月施行,但对杨德禄等41人过往的行为不具有约束力;此外,办理养老保险的流程必经审查、审核,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该法定流程审批至今未被撤销,也应认定41人与乌鲁木齐社保中心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合法有效;再者,2017年修订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没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自行撤销已生效裁定的条款,因此先前确认劳动关系的裁决被撤销也于法无据。

乌鲁木齐市社保中心则认为,该案41人与新疆烧碱厂本不存在劳动关系,参保行为自始无效;停发他们的养老保险待遇,是机构保障基金安全、依法履职的行为;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19年曾发文,“发现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通过伪造相关文书材料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的……由人社行政部门责令清退”,因此社保局也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人社行政部门,以上申请人的养老保险退休额行政审批回函也被依法撤销,并依法开展养老保险待遇清退、追缴。

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与该案的67名当事人签署了委托代理协议。其中办理退休后停发养老保险待遇的有41人;已经申请办理退休但被拒绝的有18人;已缴养老保险但未达退休年龄的有8人。

杨德禄说,他们这些已经在新疆办过社保手续且年满60岁的老人,无法在重庆重新申请参保。养老金被停发后,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全靠儿女偶尔接济”。

多名涉案人员已落网

为了像杨德禄一样办理社保“挂靠”,2018年,张兰(化名)先后给中介汇去11.6万元费用,这笔钱包括社保费和办事费。到了55岁的退休年龄,中介便给了张兰一张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对账单,其中显示新疆烧碱厂补缴了1994-2009年共180个月的社保费。

全国社保实行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单位缴纳金额进统筹账户,个人缴纳金额进个人账户。一位财会从业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个人以“挂靠+一次性补缴”的方式购买社保时,需同时承担单位和个人缴纳的部分,且要补缴这些年两个账户计算所得的复利。

张兰的对账单显示,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烧碱厂缴纳的总金额为2.08万元,个人缴纳总金额6734元;到她挂靠的2018年,单位缴纳部分产生了利息1.78万元,个人缴纳部分产生利息5169元。即张兰交给中介的11.6万元里,只有5.05万元真正进入社保资金池。但67名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情况显示,他们的社保缴费金额为5万-5.8万元,但交给中介的费用,则在11.5万-13.5万元间,最高的两名甚至给了中介方27万元。

这个挂靠社保的产业链需要重庆、乌鲁木齐两地人员配合。在重庆,与农民们直接对接的基层中介抽取每人500-1000元的人头费;基层中介的上线、负责联系乌鲁木齐方的“中间人”抽取每人几千元的居间费和差旅费;在乌鲁木齐,前往沙依巴克区劳动仲裁委代理劳动关系确认的律师获得每人500元的代理服务费;但剩余大部分的资金还是交到一个名为李斌的人手中。

2024年6月15日,乌鲁木齐公安局沙依巴克分局就乌鲁木齐人社局社保被诈骗一案立案侦查。一名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李斌涉及另一桩诈骗案,已被判刑,但他同时涉及该案,因此也在接受乌鲁木齐警方的调查。

参与该案的多名中介同时也是山东巨野县一起社保诈骗案的被告人。该案一份终审判决书显示,2016-2017年间,中介们以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职工身份的方式,将重庆籍和四川籍人员的退休关系挂在巨野县,骗取当地社保基金。

其中还涉及巨野县人社局的多名人员,其中包括原巨野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和企业保险处主任刘继同,以及办理企业保险的电脑系统录入人员王某。刘继同作为证人,证实自己违规为690人办理社保,收取中介们的好处费100.8万元;王某也自陈其私自办理了170多人的社保,收取了中介数十万元的好处费和若干礼品。数名被告人证实,刘、王以及巨野县人社局其他工作人员还接受过中介的宴请和礼品。

目前,数百名在巨野县参保的四川、重庆籍人员依然在巨野当地领取城镇职工标准的养老金。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责编 谭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