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急需国产化替代?权威专家齐聚东莞探讨声学感知技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3:15:00    

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浪潮中,以声学传感器为核心的感知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进化。

4月13日,2025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声学传感器大会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围绕物理声学、检测声学多个领域,结合具身智能、工业、消费等场景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迫切进行国产化替代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颜永红围绕“AGI时代的声学信号处理”作主题分享,他以基于声学特征的肺癌、肺结核检测技术为例,说明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声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给声学信号处理带来更多可能性。

以声学知识和理论驱动的研究关键要收集大量原始数据,而声学传感器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第一触点”,因此如何加快发展声学传感器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现在国产化替代在声学传感器领域显得尤为迫切,在某些关键场景中我们无法依赖国外设备来收集原始数据。”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工业声学技术总监杨杰直言,研究声学在工业场景下的应用首先要解决声学传感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传感器制作工艺方面还存在短板,但我们的优势是产业链很成熟、应用场景很丰富、研究人员也很多,只要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相信很快就能突破”。

记者注意到,在交流研讨会上,专家们频频互动交流,希望借助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苏州海吉芯微电子总经理助理赵成龙围绕“MEMS麦克风发展趋势与创新探讨”作主题分享,他坦言希望更多人投入到产学研合作中,一起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在全产业链中加快实现国产化替代。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超

推动形成产业技术联盟

“当前我们正在重点攻关微型MEMS声学传感器、声学超材料与AI融合以及面向工业工程的声学检测机器人与水下声磁耦合测试系统等方向。”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超表示,实验室高度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系统性布局声学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系统性开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产业链,可高效对接大湾区一流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并与企业在共创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产能利用方案。

目前,东莞拥有传感器企业超过 800 家,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市。此外,位于松山湖的湾区声学实验室更是大湾区唯一能够进行整车音频测试的第三方半消声实验室。

近年来,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依托,聚焦 MEMS 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等前沿技术领域,推动智能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助力大湾区建成智能传感器底层技术创新高地和应用示范的工业设计中心。

张超介绍,本次会议是在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前期工作基础上,阶段性地围绕声学传感技术的集中讨论。“针对居家养老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声学场景应用,我们推动形成产业技术联盟,引导上下游企业形成互补,牵引团体标准的形成。”张超说,希望让更多企业“从用传感器到懂传感器”,这样才能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提高使用效率和竞争力。

南方+记者 韦基礼

【作者】 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