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商务部:“奉陪到底”
“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在今天(8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进一步威胁,如果中国不取消对美报复性关税,美将继续对华加征50%关税一事,外交部发言人作出严正回应。
林剑表示,中方必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对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此措施将于美国时间星期三(9日)生效,如果特朗普政府最新威胁的关税升级举动施行,将意味华盛顿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总税率将累加至超过100%,其做法可谓空前。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今天上午明确回应,“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本次美国加征关税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超乎外界预期,极大增加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她举例分析称,美国上周对华加征34%的关税,中方随即对等反制;如今特朗普又扬言动用类似“338条款”的手段再额外加征50%,如此层层叠加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几乎会陷入停滞。
“此前,美国在2018年、2019年对中国曾多轮加征关税,令整体关税率已升至约12%。今年又额外新增了54个百分点,总计66%。若再加上特朗普提出的50%,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率就会升至116%。按理论模型测算,当关税率超过100%后,产品输美几乎失去经济意义。与此同时,目前美国对华出口的关税率也已超过50%,双边贸易规模势必大幅萎缩。”杨水清指出,若按照2024年的数据测算,中美原本合计不到6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可能会骤降至1000亿美元以下。因此,美方此番做法不仅打击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最终会反噬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错误公式”背后的荒谬“对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宣称加征的是“对等关税”,有一些专家注意到,特朗普总统计算关税的公式居然是把美对其贸易逆差和该国的出口总值相除得出来的数据。美方还声称一些关税贸易壁垒和其他汇率操纵等元素也纳入计算当中。
分析指,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操作,常识的“对等”理应基于对方已经对美征收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如提高企业成本的相关法规等),而非美国单方面根据逆差数字想当然地进行演算。
更为荒谬的是,特朗普政府甚至违背其自行设定的规则,对那些从美国购买商品多于出口给美国的国家同样加征关税。比如美方与英国之间并不存在商品贸易逆差,却仍对英国出口商品征收了10%的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已与“对等”的说辞背道而驰。
林剑在7日的记者会上就表示,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杨水清强调,这套“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极易误导决策。如果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2950亿美元除以中国对美出口总额4389亿美元,得出约47%到67%这一区间,随后美方就“折中”定出一个“目标税率”,以期“扳平”贸易顺差。当关税额上升到一定水平,如果中方不进行任何反制,那么中美贸易顺差理论上会逐步被抹平,但这种“一厢情愿”的算法无视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更对中美双方的整体经济和企业运营构成极大伤害。
分析指,美国政府的这些做法不仅无法解决自身贸易逆差的根本问题,反而在全球层面破坏多边贸易秩序,严重动摇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信任与信心。若继续在所谓的“对等公式”上错上加错,最终难免会走向“双输”局面,让美国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都承受更为严重的后果。
中国底气:内需激发新动能
企业更具抗冲击能力
随着“对等关税”进一步发酵,4日,中方“11箭齐发”,迅速坚决地予以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包括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相关做法,将多家美国实体或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暂停美国两家企业的禽肉产品、1家企业的高粱以及3家企业的禽肉骨粉输华资质等。
直新闻注意到,面对特朗普再度抛出的关税升级威胁,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先后表态“奉陪到底”。
着眼未来,中国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制定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此类贸易摩擦,并提升经济防风险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需要密切关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针对关税政策所采取的各种应对举措,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外部环境。
白明说,特朗普此举实际上损害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其结果注定是“双输”。既然无法回避,就必须勇敢面对,而中国完全有底气去应对特朗普施加的压力。
白明认为,中国政府在企业帮扶方面拥有制度性保障,早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美国就曾多次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在经历数轮关税压力后已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和预判意识。同时,14亿人口构成的庞大国内市场,为中国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过程中提供了巨大潜能。只要稳定国内市场的预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冲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换言之,特朗普的威胁在于试图让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中方既不惹事,更不怕事。
再度通胀危机下 美国或自吞苦果
尽管特朗普及其贸易顾问认为,关税将鼓励企业将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重建美国的工业基础并创造就业机会。但直新闻注意到。美国3月份的消费者信心降至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最近一份民调则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成年人不赞成特朗普对经济和通胀的处理,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特朗普政府没有足够重视降低物价。
白明认为,美国方面因为全面加征关税,进口成本随之上涨,尤其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对中国依赖度高、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替代,加税增加的成本只能由美国进口商和最终消费者承担,从而进一步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
“美国此前的通胀率曾一度达到近40年高点,好不容易才逐步降至3%左右,一旦新一轮输入性通胀再度袭来,美国整体通胀压力势必再度飙升,对美国经济造成实质性伤害。”白明进一步分析,若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就会冲击美国就业市场,加深民众对特朗普的不满。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多座城市已出现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游行示威,美股也因经济和政策前景不确定性而大幅波动。毫无疑问,贸易战最终只会导致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丨田鑫
排版丨邱雅彤
编辑丨林潇
审校丨吴蔚
监制丨王磊